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与当下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机动车污染防治,无疑是国务院前不久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重点之一。
“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是这份计划35个小标题中篇幅最长的之一。“我们过去的机动车环保管理,基本都是针对机动车本身的。这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里有了一个本质的变化。”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副主任丁焰说,“过去‘车—油—路’的防治思路被颠覆为‘路—油—车’,优先从城市规划布局交通、机动车保有量、燃油标准等入手来解决问题。”
据统计,当前我国机动车污染问题日益严重。2012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2亿辆,排放氮氧化物640万吨,约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30%。
“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环科院副院长柴发合说。同时,由于机动车大多行驶在人口密集区域,尾气排放直接威胁群众健康。据测算,未来5年我国还将新增机动车1亿辆以上,新增车用汽柴油消耗量1亿至1.5亿吨,由此带来的大气环境压力巨大。
针对机动车污染严重问题,行动计划提出,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要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通过鼓励绿色出行、增加使用成本等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交、环卫等行业和政府机关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
在提高燃油标准方面,计划提出在2013年底前全国供应国四车用汽油,2014年底前全国供应国四车用柴油;2015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国五车用汽柴油;2017年底前全国供应国五车用汽柴油。
“计划对我国机动车燃油品质的提升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这有助于解决长期困扰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瓶颈问题,是具有决定性的举措。”丁焰说。
实际上,北京市已先一步提出,要在2015年淘汰全部黄标车,2017年底将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00万辆内,制定更为严格的小客车新增数量控制措施,研究出台小客车分区域、分时段限行措施等等。
丁焰表示:“移动源”污染防治的提法,意味着除了机动车以外,所有的内燃机只要排放污染,都将纳入管控对象。“也就是对非道路行驶的工程机械、船舶等都要提出要求。这部分的减排潜力其实是相当大的,也是今后一个重要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