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主办的交通安全客流管控技术研讨会上获悉,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联合两家上海企业,开发出了人脸识别客流安全管控设备,有望在我国机场等交通枢纽使用。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防伪事业部主任吴大洲介绍,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机场在登机口采用人工检票方式,航空公司和机场工作人员扫描乘客的登机牌后,如得到系统确认,即允许他登机。这里存在一个隐患:不法分子可能对换登机牌,登上对方的飞机。据透露,国内机场发生过多起此类事件。
如何填补这一安全管控空白?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与上海逗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红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开发出了一款闸机设备。乘客在接受机场安检时,会被拍摄人脸照片。这张照片随即存入后台系统,成为人脸识别的比对依据。乘客通过登机口时,先要将登机牌放在设备的扫描系统上,得到确认后再将自己的脸对准设备上的摄像头,接受人脸识别。
逗点科技董事长黄春熙介绍,该公司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来自清华大学科研团队。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他们开发的人脸识别系统在图像三维建模、光照干扰还原、遮挡还原、表情变化还原等环节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仅需1秒左右即可准确完成比对,让乘客快速通行。
上海防灾安全策略研究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陈彪认为,这种设备能使机场在登机环节实现“人证合一”检查,加上了最后一把“安全锁”。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枢纽也可考虑引入人脸识别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