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以“滴滴”、“快的”为主要代表的两款打车软件推出后,成为了很多市民的出行叫车首选。因其给市民打车带来极大便捷,备受市场追捧,现已风靡全国。然而,打车软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方便乘客和司机的同时,也凸显了其衍生的交通安全、治安防范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此带来的扰乱价格管理秩序、影响行车安全、助长非法运营和服务过程难监管等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关注。
案件回放:2016年8月22日,甘肃省文县人刘某某通过“滴滴打车”方式约定一辆在广元从事打车业务的苍溪籍小型轿车由广元到甘肃文县。当晚22时许,行至兰(州)海(口)高速广(元)甘(肃)段观音店隧道处时与同向在前紧急停驶的小型越野车发生追尾堵塞道路后,双方驾乘人员在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便下车查看情况。被同向在后驶来的宁夏籍重型普通货车碰撞发生二次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3车受损的交通事故。经初步调查核实,在该事故中,从事“滴滴打车”业务的小型轿车未年检、驾驶员李某某为临时聘请、车主岳母赵某某怀抱1岁多的外孙女凡某作“监营”。该起事故虽为个案,但也凸显了“滴滴打车”客户端资质认证存乱象、源头监管存漏洞、非法运营新滋生等问题,也直接导致“服务过程难监管、交通事故难处理、损害赔偿难兑现”等难以回避现的实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该起事故处理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就打车软件带来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治理谈几点浅见,与同行探讨交流。
对“打车软件”交通安全影响分析
笔者通过新华社5月28日电《管不管,如何管?——关于规范打车软件的现象和思考》(新华社记者齐中熙、樊曦)一文报道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每天有约300万人次使用打车软件打车,最高峰时每天有超过1000万订单,且已发展到上百个城市,就连广元这类三、四线城市生意也十分火爆。笔者以为,如此庞大的出行交通流量,影响交通安全也是必然。通过梳理媒体报道,笔者认为,打车软件引发的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软件操作靠手动,影响行车安全。部分驾驶员为了抢单,同时使用两三部手机下载好几个打车软件,而开关软件、刷新界面、点击抢单、联系乘客、确定位置、接受支付等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使用手机操作,行车过程中必然会分散注意力,行车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而在成功“抢单”后,部分驾驶人为急于下一单生意,极易发生冒险超速、违法超车等安全行车大忌的违法行为,极大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加之“黑车”车辆性能、驾驶人技能等都无法得到保证,乘客乘车安全也无法保障。
认证机制不健全,滋生非法营运。目前,该打车软件只需下载接单终端即可使用,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下载安装打车软件,有些打车软件并无设定相关的身份核实注册机制,有些打车软件即使对注册者的身份进行审核,也存在标准较低或不统一等情形,比如要求司机提供哪些证件、如何识别信息的有效或真伪等,无权威的认证机制对其资格进行认定,也就必然造成管理上的漏洞,给“黑车”非法营运创造了机会。导致部分非法“黑车”与合法出租车驾驶人一并堂而皇之地加入到“抢单”行列中,侵害出租车驾驶人合法权益。有些驾驶人选择利大的接单,拒接利小的活,挑客、宰客、拒载等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运输市场的健康发展。
服务过程难监管,事故处理困难。由于“打车软件”注册“门槛”太低,“黑车”甚至无保险车辆也可注册抢单,这样的车辆抗风险能力极低,一旦出现交通事故,索赔必然是个大问题。如广元市青川县广甘高速“8.22”事故,从事“滴滴打车”业务的小型轿车未年检,保险公司还不予赔付仅有的几十万保险,驾驶员李某某为临时聘请人员,安全意识及其薄弱(事发路段监控显示,该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只顾下车查看车辆,既未采取紧急避险措施或选择安全站位,也未及时开启警示灯或摆放警示标志),继而引发本不该发生的事故。该起事故涉及的双方均因前期丧葬费支付困难而拒接处理尸体,多次聚众缠访、闹访。给交警部门交通事故处理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也直接导致受害人损害赔偿难以兑现,社会稳定风险陡然加大。
打车过程靠网络,隐私风险增大。由于打车费用是通过网银或者支付宝完成支付的,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隐私泄露风险,这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对乘客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产生一定影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加之手机打车软件能准确地定位出租车和乘客的位置,这给司机和乘客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随意地暴露了司机和乘客的位置,而同时打车软件还会公开用户的电话号码、打车地点、路途轨迹、目的地等个人隐私信息,对于用户的个人隐私也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对“打车软件”规范管理对策探讨
交通运输部早在2014年就正式颁发了《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这意味着国家在中央政策层面确立了打车软件的合法地位。针对打车软件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笔者认为,对待市民颇受青睐的“打车神器”这一新兴事物,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顺势而为,始终把行车安全和乘客安全当作首要问题予以解决,要通过改革创新的方法,改进行业管理,强化市场监管,着力打造行车软件的“安全版本”实为治本之策。
统一平台,全面监管。为规范管理,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可以开发具有兼容、监管功能的官方打车软件,与目前已有的打车电召平台有效整合,以便全面掌握驾驶人的资质、使用种类、频率、时段,实现科学调度、有效监管,防止挑客、宰客、拒载、非法营运、无资质驾驶人从事打车活动等违法行为发生,有效规避“服务过程监管难、交通事故处理难、损害赔偿兑现难”等执法管理风险。
健全机制,长效管理。建立健全打车软件过程动态监管机制,定期梳理乘客投诉、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情况。凡经查实乘客投诉的拒载、甩客、挑客或因“抢单”交通违法达到一定次数,甚至引起交通事故的,一律实行“黑名单”退出机制,确保驾驶人安全、文明、诚信、依法驾驶,营造公平、有序、健康的道路运输市场环境。
强化研判,重点整治。交管部门要全面掌握当前打车软件安全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新动向,牢固树立主动预防理念,要建立交通违法、交通事故分析研判机制,精准交通违法发生的重点时段、重点地段、重点车型、重点类型及交通事故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整治。加大驾车拨打接听手持电话、抢行超车、违禁掉头、随意停靠等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倒逼驾驶人遵守交规,文明行车。
加强管控,依法管理。要加大“天网”工程建设,完善电子监控设备,充分利用卡口、监控、执法记录仪等科技装备强化对开车接打手机、手机上网、“抢单”等违法行为的取证工作,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教育一起,震撼交通违法者促使交通违法遵纪守法,减少和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交警部门可以尝试与运管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无论是交警查处的,还是运管查处的,最终都将反映在司机的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上,从而倒逼服务质量和信誉度提升。
深化宣传,提升意识。对于打车软件这一新生事物给群众交通安全带来的新隐患,交管部门要迅速作出反映,更新宣传内容,加强驾驶人安全行车、乘客安全乘车及自身安全保护针对性宣传教育。一是教育驾驶员利用停车空档刷新订单消息,以便接受订单,操作软件时先行停车,后操作手机,有效防范交通安全事故;二是教育驾驶员合理使用打车软件。禁止“挑肥拣瘦”来选择订单,导致“利小”乘客无法搭载现象;三是禁止行车中操作手机,保障行车安全。
全民动员,跟进监督。“单手操控方向盘、边打电话边开车”等等,是使用打车软件存在的严重行车安全隐患。要制止、严惩这一违法行为,首先要有证据。乘客实时跟进监督,有效弥补交管部门的监管漏洞。一是要利用一切机会提示、发动群众对出租车驾驶员的违法行为进行抓拍、保留证据,为交管部门处理出租车驾驶员的违法行为提供证据,保障自己的出行安全;二是要优化信息获取渠道,可利用微信、微博让民众能有效地发送相关信息;三是要及时处理民众监督信息,及时核实、处罚出租车司机的违法行为,及时答复参与监督的民众,提高广大民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顶层设计,健全法律。我国法律规定,驾驶人开车接听手机或有其他妨碍安全驾驶行为,将被处50元罚款,并记2分。这对于存在侥幸心理的司机来说是不足为惧的。而国外对开车使用手机的违法行为处罚相对严厉得多。如英国开车玩手机等同于酒后驾驶的惩处;新加坡对开车打手机初犯者最高罚款为1000新元,监禁6个月,对再犯者最高罚款为2000新元,监禁1年。因此,交管部门在顶层设计上可参照外国一些有效的立法,进一步完善立法体系,合理提高开车使用手机的违法成本,以法律形式约束、规范驾驶人行车行为。
政府主导,规范引导。笔者以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市场经济可以听之任之、一放到底。面对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失灵”,政府这只“有形之手” 应以适当的方式予以介入协调,确保市场经济发挥最充分的活力,着眼于弥补市场机制可能存在的短板,为市场经济营造宽松、优质的发展环境。一是引导技术完善,推动有序健康发展。面对技术创新带来的诸多问题,政府部门应及时督促手机软件商家完善可能存在的系统漏洞,通过技术手段将打车软件与出租车调度平台对接,规范打车软件“订单”行为,司机接受订单后完成订单之前无法接受下一张订单,让打车软件真正回归到服务顾客上来;二是完善公共交通,引导群众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公共交通服务的不完善,以及运力、效率、便捷、服务时间等众多问题让人们渐渐依赖于出租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出租车的运营行为和定价模式就能在没有市场规则的情况下完全开放,这就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予以约束和规范。同时,政府部门也要看到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与人们出行需求间的差距,用改善公共交通来引导人们选择更适合的出行方式;三是完善配套措施,提供纠纷解决渠道。打车软件作为新生事物,由于自身的缺陷和漏洞造成软件使用者合法权益的损失,从而引起的消费纠纷情况,其带来的责任认定难和权益维护难等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及时创新纠纷解决机制,以适应现代技术创新发展的需要。因此,政府部门要将传统的电话投诉等救济方式与打车软件的新平台相结合,提供便利、公正的纠纷解决渠道,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社会管理创新当循一定之规,召车软件作为新生事物,固然还存在问题、亟待规范,如何规范和引导,更好地服务于群众安全出行,更需要在现有框架内调动最佳管理手段,在问题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契机和条件,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