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错误、讲交规,却是一副导游口气,这个交警的执勤方式有点另类,市民们却十分买账。入行三年多,面对违法人员,成都交警五分局三大队民警邱海波劝得在理,讲得生动,活脱脱一个导游,“我是学导游专业的,现在的工作算是借鉴了‘本行’嘛。”
学导游却当了交警
2003年,从小喜欢旅游的邱海波考上了成都一所大学的旅游专业。在学校四年,他尤其对导游礼仪、语言等课程感兴趣,“很锻炼亲和力,觉得对待人接物很有用。”
2006年毕业后,班里一半同学都走上考导游证、进旅游公司的路,邱海波却阴差阳错地进了一家IT单位。虽然待遇尚可,工作也不算累,但他还是觉得少了点什么,“想走出去与人打交道。”2010年,经过考试,邱海波成为一名成都交警,万年场成了他的辖区。
导游灵感改变执法生硬
邱海波说,刚穿上制服时,心里对这行还停留在“一脸严肃”的认知上。他清楚地记得,刚入行两三个月时,正在路中央执勤的他,拦下一辆侵占公交车道的轿车,严厉地指出对方的错误,开了罚单,一系列程序走完后,轿车离去。
邱海波却对自己的做法有了质疑,“明显感觉,对方只是因为我是交警才服从的,打心眼里并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困惑了好几天的邱海波,终于从导游本行得来灵感,执勤时不再生硬地与司机沟通,而是亲切地从“大哥”、“大姐”喊起。宣讲交规时也不再眉头紧皱,语气跟导游带团如出一辙,“您往这边看,路上车多路窄,骑这么快怕是要遭哦。”
家长主动送娃当志愿者
邱海波“变身”上岗,违法人员都十分买账。去年年初,他拦下一辆违法载人的电瓶车,一个妈妈急着带12岁的儿子上补习班。“大姐,您这样不得行哦。娃娃重量不轻,整个车子转弯都不灵活。路上车来车往的,你一个刹车不及,没准就酿成大祸了。”邱海波面带微笑,声音洪亮,又简单补充几句讲解,处理过后,就让母子俩推车离去。
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这对母子又出现在这里,这次没骑车,却径直找到了邱海波,“这位大姐说,昨天孩子对我的教育感觉很受益,特地送他来当交通志愿者。”
一顶小红帽,一个蓝背心,一面小旗子,小男孩站在邱海波身边上了岗。模仿着邱海波的表情、语气,小男孩笑得十分开心,“这个交警叔叔像导游,特别亲切,来往的人都听他的。”
|